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

[學習] 留學生活一週年的學習心得



這週是開學第一週,表示我的留學生活已經滿一年,也邁向下一年!所以我想是個很好的時機來回顧一下這一年我的學習與生活,也期待自己接下來有更多的成長。

/學習心得篇/
  1. 語言
    一開始很不習慣澳洲的腔調、發音以及用語,但是熟悉後覺得很有趣,像是他們說話語尾總是上揚,所以讓人覺得他們的心情總是很愉悅 ;或是他們不太發"r"的尾音,感覺有點懶惰XD 而經過一年我有些用詞也被影響了,像是我回台灣時和妹妹說到購物用的推車時,很自然的用了"trolley",結果被她發現這是英式用法,因為她會說是"cart"(美式用法)。我覺得很有意思,同樣是英文,不同的地方的人用起來卻如此不同。我想中文也是如此,沒有誰對誰錯,只是各地發展出不同的文化特色。
    這一年來也遇到很多國家的人,大家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口音,但都很努力的和對方溝通。說實在的,真的不需要因為對自己的英文沒自信而害怕開口,至少開口了就能開啟溝通的機會。另外一方面,慢熟的我以前對生人會不知道該說什麼,但是因為要花些腦力轉換成英文模式,反而沒有心力去緊張擔心太多,也未嘗不是個收穫。
    在上台報告方面也有進步,從一開始必須要先擬定逐字稿,到後來只要看著大綱就能報告;從需要花好幾天準備練習,到前一天練習幾遍就有個底,熟能生巧習慣了就好。
  2. 上課態度
    我必須承認我並不是一個天生就很認真的學生XD 我很佩服那些能夠坐在圖書館一整天、才開學就把課本準備好,和馬上找好小組作業組員的學生。但是我喜歡和不同的人一起合作,所以至少每門課我都可以認識來自不同地方與背景的新朋友。
   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,可能是大部分中國學生必較安靜,所以和老師互動的常常是班上比例很小的一群學生。而我雖然沒有每堂課都會回答問題,但有時候還是會和老師互動,和同學討論時也熱絡分享交換不同的想法。我猜想是因為我們很怕回答錯的問題,也有些人可能是必須回答課本上的答案才有安全感,但其實老師們更在乎是學生有沒有思考過問題,有沒有自己的想法。畢竟到了研究所,很多問題已經沒有標準答案,更多的是要培養學生批判思考的能力,有自己的見解。希望我之後恥力可以更高,更厚臉皮不怕出錯,試著更多的互動。
    這一年學習下來,每門課的共通點就是很多資料必須閱讀,不管是為了上課還是作業。會發現知識真的永遠學不完,不但要與時俱進更要了解不同觀點。這些的確需要花很多時間,但會讓自己對課程更了解、對該領域更熟悉。最明顯的感受大概是在準備考試或寫作業時,就比較有頭緒有效率。
  3. 課外活動
    從學校、學院到系所其實有很多的活動,內容更是包羅萬象,有社交娛樂、職涯規劃、社會人文、學術相關……等等活動,但我除了台灣學生會,並沒有參與太多其他活動。很多活動或計畫是需要報名與提早準備的,所以我要好好在學期初規劃好才有機會享用很多很棒的資源。
也許這會是我當學生的最後一年,所以也得好好為未來做打算,只希望我能盡心盡力的去完成每一件事,不要讓自己後悔!Cheers!

這週是開學第一週,表示我的留學生活已經滿一年,也邁向下一年!所以我想是個很好的時機來回顧一下這一年我的學習與生活,也期待自己接下來有更多的成長。 /學習心得篇/ 語言一開始很不習慣澳洲的腔調、發音以及用語,但是熟悉後覺得很有趣,像是他們說話語尾總是上揚,所以讓人覺得他們的心情總是很愉悅 ;或是他們不太發"r"的尾音,感覺有點懶惰XD 而經過一年我有些用詞也被影響了,像是我回台灣時和妹妹說到購物用的推車時,很自然的用了"trolley",結果被她發現這是英式用法,因為她會說是"cart"(美式用法)。我覺得很有意思,同樣是英文,不同的地方的人用起來卻如此不同。我想中文也是如此,沒有誰對誰錯,只是各地發展出不同的文化特色。這一年來也遇到很多國家的人,大家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口音,但都很努力的和對方溝通。說實在的,真的不需要因為對自己的英文沒自信而害怕開口,至少開口了就能開啟溝通的機會...

Continue Reading
沒有留言
Share:
技術提供:Blogger.